返回

千年筆談 第史談 王朝興替(3)章

盤庚死後,王位由其弟小辛、小乙先後繼承。

小乙死後,其於武丁繼立。

武丁即位後,他從版築匠人中擢拔傅說為相,大力改革政治,“修政行德”,使殷道複興,死後稱為“高宗”。

當時,商王朝麵臨最大的威脅是西北和北方遊牧民族如土方、芍方、鬼方、羌方的侵擾,他們不時侵略商王朝的邊邑,造成 人員和財產的損失,有時甚至威脅到殷都的安全。

商王朝為了加強西北邊界的防禦力,在太行山建立軍事據點,深入到今山西西中部和西部的沿河地帶發展一部分屬國和建立城邑,藉以控製西北各部。

武丁曾多次和其妻子婦好派兵或親自率軍征討遊牧民族建立的方國,如對土方和百方,不僅發兵征兵,有時還親征,出兵人數少則三千,多則五千。

在打擊芍方時,有一次出兵人數多達1.3萬人。

在秦嶺以南的江漢有荊楚,江淮一帶有群舒,東部至淮水和山 東沿海一帶為東夷各部散居的夷方。

這些地區的居民,在經濟生活和文化發展等方麵都與中原地區相近,但地方性特色較突出,在政治上也出現比較強烈的離心傾向,所以商王朝時常對這些地區用兵,取得了不少勝利。

商對南方的統治,到後期己由沿江一首深入到湘贛一帶。

武丁以後,子祖庚、祖甲相繼當政。

從祖甲開始,由於社會矛盾日益尖銳複雜,商王朝逐漸出現了衰亂的跡象。

所謂“帝甲亂之,七世而殞”,就是指此而言的。

到商王紂帝辛,擴大殷都至於沫邑,大修離宮彆館,稱為朝歌。

為了滿足他的貪慾,“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,而盈钜橋之粟”,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搜刮,激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抗。

加上他又濫施酷刑、肆意屠殺。

“小民方興,相為敵仇”,進一步激起平民起來與商殷統治階級為敵。

商王紂還對周邊各部用兵。

他先集中大量的兵力在殷西太行山區的黎,向黃土高原上的西北各部展開進攻,但是東南方麵的兵力空虛了,又引起了東夷各部的叛離。

於是,紂回師東向,全力進攻東夷。

東夷雖被平定了,並且俘獲了大批的夷人,但是損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。

種種不利讓紂統治岌岌可危,最後,周武王姬發興兵伐紂。

牧野之戰,奴隸倒戈,紂王兵敗**,商王朝滅亡。

而周部族則是在岐山之陽,和商滅夏一樣,周也是先從吞併小勢力開始,周武王之父周文王在涇渭之間建立畢邑,接著渡過渭水,滅掉親商的崇國,占有渭南。

不久,就在灃水西岸建立豐邑,由岐周遷都於此。

關中平原全部為周所有,號稱“西伯”。

周人據有關中平原,它的勢力很快就擴展到河東地區。

周文王調解了虞(山西平陸東北)、芮(芮城西)爭奪田土的糾紛,河東地區的眾多小國紛紛歸附。

河東與關中平原緊密相連,在滅商以前就成為周的基本地區的一部分。

從此,周人就沿河東出河南和河內,一度伐邗(河南沁陽西北),又曾攻克太行山上的黎,首接威脅到殷都。

南方的大部分邦國和少數民族部落大都歸服於周。

後人所謂“三分天下有其二”。

隨後的故事,通過封神等小說的宣傳,知名度己經很高。

文王拘而演周易,放回之後,文王聘用薑尚為相,未伐紂而先亡。

文王死後,武王繼位,擴建都邑,在灃水東岸新建鎬京,武王九年,大會諸侯於孟津。

前來參加大會的諸侯和部落首領,據說有八百之多。

在大會上,周武王舉行了誓師儀式,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“孟津之誓”,是一次“諸侯所由用命”的重要盟會。

從此,眾多的諸侯都聽從周的指揮。

在孟津之會以後不滿兩年,周武王便興兵伐商。

攻克殷都,又分兵西出,基本上控製了商王朝統治的主要地區。

同年西月,便勝利班師,回到鎬京,正式建立了周王朝。

武王大封同姓親屬、異姓功臣以及古帝王之後為諸侯,劃分土地,“以藩屏周”。

武王班師時,封紂子武庚於殷,統率殷的遺民。

以弟管叔、蔡叔和霍叔領兵駐守在殷都周圍,就近監視,號稱為“三監”。

克殷後兩年,武王病,後二年而崩,子成王誦繼立。

成王年幼,武王弟周公旦輔政。

本站所有小說由網友分享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立即予以處理。

電腦版 | 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