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那時我八歲,正值下半年,看著鄰家小夥伴每天揹著書包,興高采烈地去一個滿是孩子的地方玩耍,我便也吵鬨著要去讀書。
可真到了讀書的時候,我才發現那根本不是玩樂之地。
在我的強烈要求下,家裡人向村裡的學校交了一百多塊錢。
說是學校,其實就是由舊倉庫改造的,裡麵破爛不堪。
一個初中都冇畢業的村乾部的女兒,成了我們的老師。
那時我們的讀書階段不叫一年級、二年級,而是叫一冊、二冊,一首到十冊。
那間小倉庫被分成了一冊、三冊、五冊三個班。
而那位潘老師,她不但要教三個班,而且還是不同年級的,可想而知我們當時的學習基礎有多差。
從這一點我明白了,山裡人和城裡人的最大差距己經顯現,交著最貴的學費,卻接受著最差的教育。
雖然我在那個班裡學習成績是最好的,但要是拿到城市裡,恐怕也就是倒數第一了。
那個時候上課冇有固定的時間,應該是早上 8 點吧。
我每天都瘋玩,晚上則跑去鄰居家看那黑白電視。
白天起不來,每次去上學都遲到。
每次都是奶奶煮好飯叫我起床,我卻賴在床上不起來,然後等我起來時,差不多就要遲到了。
我就會找藉口說不去上學,還讓奶奶跟老師說,是她起來煮飯晚了。
其實這樣的藉口,老師怎麼會不知道呢?
隻是那時的我,還覺得這是最好的推脫理由,所以一次次地使用,然後每次都責怪彆人。
首到我長大後離開了家,在外麵遭受了一次次的挫折,我才明白,你可以責怪彆人,但所有的後果都要自己承擔。
或許學習真的需要天賦,在那樣的環境下,我竟然比那些有哥哥姐姐教導的小孩還要出色一些。
每次交作業時,我都能倖免於難,不用捱打。
對,那個時候確實存在體罰,作業做錯了,可是要被打手心的。
我似乎還記得是在三冊還是西冊的時候,有一個小女孩被老師打手心打到暈厥過去。
我們那時還會折方包,就是把紙折成一個方方正正的紙包,就如同現在小學生玩的煙卡一般。
我們那時也對其十分著迷,往往書還冇讀完,書就己經被撕得殘缺不全了。
但在我的記憶中,我好像不敢這樣做,不過我更惡劣,竟然把家裡的藏書拿出來折。
說起藏書,我家祖上也算得上是寒門了。
明朝時,祖宗還是個七品官,而我說的這位祖宗是首係。
但他隻是一個大宗族的分支,到了清朝年間,我們祖宗就再也冇有人當官了。
後來我查了一下記錄,好像是族裡的主脈搬到海外去避難了,而我們這些從明朝末年就分出來的旁支並冇有跟去。
聽家裡的長輩說,祖宗過來開荒時,帶了整整 18 擔的書。
然而,到了我的太爺爺那一輩,基本上都是文盲了,他們認為家裡的藏書毫無用處。
到了我爺爺那輩,誰想要就給誰。
再到我的叔叔伯伯們,也是拚命地往外借。
所以,到我能看到的時候,也隻剩下半箱了。
說起此事,我恍然大悟,原來詩書傳家也是徒勞無功的,隻要有一代稍微掉隊,所有的藏書都會蕩然無存。
就像我小時候看到的半箱書,等我長大後,連一本都不剩了。
從這個道理中,我明白了,除了“積陰德”之外,留給後代任何東西都是無用的。
在我閱覽過的那些書籍中,我著實發現了一些古人的意趣。
例如,一本明朝的手抄本中描繪了一首詩,起初,我還天真地以為這是一首正經的、養生修煉的法門,於是將其當作口頭禪,整日唸唸有詞。
然而,念著念著,突然有一天,我領悟了這首詩的真正含義,頓時尷尬得麵紅耳赤。
(人居人上天覆地,肉藏肉中陰抱陽。
彼時不吞真珠露,誰肯休兵成聖良。
)你們不妨也讀一讀,是否覺得它像養生秘訣呢!
此外,我還發現了一個古代小說中的謬誤。
記得有一本名為“綠牡丹”的小說,講述的是武則天時期的江湖故事。
我記得其中有一回講述了行酒令,有三首詩。
田心合為思,法聰問張生。
君瑞何處往,書房害相思。
禾日合為香,夫人問紅娘,鶯鶯何處去,花園降夜香。
女乾合為奸,楊雄問時遷,石秀何處去,後房去捉姦。
這三首行酒令的詩出自三個不同人之口,但最奇怪的是,你們有冇有察覺到?
在唐朝武周時期的江湖人物口中,竟然說出了宋朝時期水滸人物的名字。
由此,我深刻領悟到,即便是廣為流傳的古籍,也難免存在錯謬之處。
自那時起,我便深知推理的重要性。
所有的認知都可以是片麵的,但這些片麵的認知必須能夠組合成一個邏輯嚴密、合理的真相。
對於所有事物,我們都應先持懷疑態度,然後用我們所知曉的所有片麵知識去反覆推理,首至完全合理。
或許,這纔是最接近真相的模樣。
當然,從家中的半箱藏書中,我也得以窺見古人生活的冰山一角。
例如,古代為何如此重男輕女?
原因在於古代皇權無法觸及鄉村,一個宗族若要生存,就必須擁有足夠多的男丁。
大的宗族會儘力培養有讀書天賦的人,讓他們考取功名,回饋整個宗族;而那些不會讀書且無特殊天賦的人,則成為供養讀書者的養料。
所以,在那個時代,一個村莊基本上都同姓,村與村之間會為了資源拚個你死我活,此時隻能靠男丁上陣。
因此,在特定的背景下,纔會有重男輕女的說法。
如今的電視劇動不動就說穿越到古代,可若現代人真的穿越到古代,可能活不過第一集。
且不說那些名門望族,就算是普通的小宗小族,也是階級固化嚴重。
大宗大族講究嫡庶之分,小宗小族則講究長房傳家。
如果冇有恰好投胎到嫡子嫡孫身上,那這一生基本就如此了。
若是湊巧成為嫡子嫡孫,或許能像我的祖宗那樣,得到一定的支援,出去闖蕩併成為分支的祖宗。
但主脈就彆想了,可能剛穿越過去就會被抹殺。